信创产业深度解读:自主创新之路

2024-11-10 22:33:58 栏目:行业动态 查看()

图片

图片

“信创”一词,全称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推动信息技术的国产化自主可控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威胁到国家的信息安全,还制约了经济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的发展。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信创产业应运而生,致力于在信息技术领域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字基础。

信创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动信创产业的发展,可以确保信息技术的安全稳定,促进产业链的升级转型,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信创产业不仅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图片

信创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

(一)政治因素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频繁利用实体清单制度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试图遏制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这些制裁行动不仅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正常运营,还暴露了我们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为了避免再次遭受类似的困境,中国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在科技发展中夯实自身基础。

信创产业的兴起,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通过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确保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

(二)经济因素

在信息产业领域,我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变局。尽管在芯片、操作系统、专业软件等核心基础硬件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过度依赖国外进口。以集成电路为例,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达到5384亿件,进口金额高达4156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原油和铁矿石的进口总和。此外,国产CPU在市场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例如在2021年PC销售量和服务器销量中,国产CPU的占比分别仅为5%和3%。

这种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还威胁到了产业链的安全。因此,发展信创产业,推动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自主可控,对于降低经济成本、保障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安全因素

核心技术是国家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确保我们在竞争中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发展信创产业,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可以有效防范外部势力的网络攻击和信息窃取,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同时,信创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图片

信创产业涵盖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涉及芯片、传感器、IT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以及信息安全等领域。它在计算机、软件、云计算、互联网、网络安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物联网、自动驾驶、导航等专业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已经提出了“2+8+N”的信创产业体系布局。其中,“2”代表党政部门这两个领域的国产化自主可控替代工作在县区两办级已经基本完成;“8”则指的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八大关键行业,包括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和航空航天;而“N”则代表其他各行各业,最终目标是实现信创产品全社会所有行业的覆盖,如地产、物流、汽车、日化、电子和家居等。这一布局不仅体现了信创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还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信创产业的建设方面,国央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推动信息化系统的信创国产化改造,国家国资委于2022年9月底发布了国资发79号文件,为国央企提供了全面指导。根据要求,所有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信创替代工作需在2027年底前完成。这一时间表的提出,不仅明确了信创产业的发展目标,还为相关企业的改造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时间节点和路线图。

在实施步骤方面,国央企需要在2022年11月底完成信创改造方案规划,并报送国资委。从2023年1月起,每个季度都需要上报信息化系统信创改造的最新进度。这一系列的实施步骤,不仅确保了信创改造工作的有序进行,还为相关企业的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监督和保障。

在替换要求方面,国央企需要全面替换如OA、门户、邮箱、纪检、党群、档案等系统;对于战略决策、ERP、风控管理、CRM管理系统等,也要尽可能进行替换;生产制造和研发系统则需要在可行的范围内进行替换。这一系列的替换要求,不仅体现了信创产业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还展示了其对于提升信息化系统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作用。

 

图片

随着信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具备信创技能和知识的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开展“信创人才考评认证”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图片

(一)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被视为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力量。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开展信创人才考评认证工作,正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培养更多具备信创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服务社会经济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与此同时,信创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21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已达到13758.8亿元,人才缺口达20万;2022年产业规模进一步增长到16689.4亿元,人才缺口更是扩大至百万;预计2027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到37011.3亿元,人才缺口更是将达到千万。如此巨大的缺口,显然无法满足信创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开展信创人才考评认证工作,不仅可以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还可以推动整个社会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产业生态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了推动信创产业的发展,加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精心编制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评价考试大纲》。这一大纲作为信创人才的能力评价标准,不仅指导了相关的培训内容,还确定了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通过这一大纲的实施,可以确保信创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

图片

为了认证信创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信创人才考评证书划分了三个级别九种类别。这些类别涵盖了从初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和领域,为信创人才提供了全面的评价和认证体系。

初级包括信息系统运维工程师集成适配工程师等两个类别。这些岗位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和集成适配工作,是信创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人才。

中级包括数据库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信创办公软件应用工程师等三个类别。这些岗位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承担更为复杂的任务和挑战。

高级包括系统架构师系统开发工程师信创集成项目管理师信创规划师等四个类别。这些岗位是信创产业中的高端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引领产业的发展和变革。

通过考试的学员将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考试评价证书》。这一证书不仅是持证人员在企业中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证明,还可以作为参与相关项目招投标的资质证明。这一认证体系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信创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还为企业的招聘和选拔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