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浅谈创客教育的开展

2020-04-30 15:13:43 栏目:公司新闻 查看()

"创客意识"被纳入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创客引领下的实践课程,是通过项目式或主题式课程,引导学生对某一感兴趣的领域开展深入探究与实践,激活学生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同时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实践也在不断地发展,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挑战.

 

一、深远意义——是学习者也是创造者

1.从201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和2016中国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中可以看出:中国专家组选出的排名最高的趋势与全球专家组的选择在一个关键领域发生重合,即"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

2.2015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化元素,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变革,"比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研发3D打印的课程、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二、实施方式——共享共生共长

(一)建设创客空间(物理创客空间和在线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为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用知识"的机会,努力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实现出来的地方。通过各种创客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提升技术并交流创意,最终形成一个汇聚创意的场所,一个让想法变成现实的"梦想实验室"

 

(二)开展创客教育方面的教师培训

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出现,是机遇,更是挑战。开展创客教育的师资培训,正如创客的理念一样,要从做中学,动手实践要多于理论学习。实践证明创客教师更需要新技术的培训,从Arduino到3D打印,只有拿起各种工具和材料,以"造物"的形式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感受到创客的精神。

 

(三)实施创客课程并开展相关的创客教育活动

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创客教育有三种形式的载体:首先是以创客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基于设计的学习,这种形式强调对创造过程进行深度的体验;其次是以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或其它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这种形式强调体验创造的方法信息技术不仅帮助教师教,更要帮助学生学。创客活动一般都与信息拉及其产品关系密切,比如采用开源软硬件、3D打印技术进行创作。;再其次是以学科关联模块的形式开展基于体验的学习,这种形式强调建立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

 

三、全新挑战——信息核心素养时代

创客教育必将会给传统的教和学带来深刻变革,也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挑战。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创客教育(或STEAM教育)课程、教材、教师等全方位的制度化安排。但在中国,实现创客教育常态化的困难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师的核心素养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特别是对于新技术新手段的掌握,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创客教育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成为新课改的践行者。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现在通过创客教育改变了这种关系,变成了以学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则成为辅导者。

其次,教师要努力提升信息素养。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具备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是和信息打交道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客教育是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重视在创造、创作中带来的体验、反思和改进,让孩子们享受成果,以获得学习的幸福感。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制作的综合能力,并以"创"的过程来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创客教育的兴起正因它迎合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开创了培育核心素养的新路子。从"知识核心的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是教育面向未来世界的必然要求。身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尽快树立起"核心素养"的意识和理念,并将其渗透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创客教育为切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