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中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调适”

2020-04-20 15:41:03 栏目:行业动态 查看()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公布学生返校时间,并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根据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学生返校后可能产生紧张、焦虑、敏感、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为此我们对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并建议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健康愉快成长。

 

 
 

学生返校后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原因

 

 

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

 

       疫情期间学生网上学习,主要是在家里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媒介,在家长的监管下进行,学习时间一节课为30分钟左右,一天不超过3小时。学习之余,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自由活动,此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学生在心理上相对轻松。返校后,学生回到校园,坐进教室,又得面对严肃的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并且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部分同学必然会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束缚感。返校后,与进步的学生相比,他们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

 

身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小学生处于身心生长发育期。疫情期间,学生只能待在家里足不出户,朝夕相处的只有父母家人,没有其他人际交往。生理的发育成长往往先于心理的成熟。学生返校后,身体及心理都发生变化,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非常敏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和形象。有些原来很正常的同学关系突然间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异性同学之间,一方面渴望多与同学交往,一方面又不知如何交往,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问题。

 

家庭冲突的影响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久居在家,在熟悉的环境、家人面前,行为必然放纵,无拘无束,或撒娇,或任性,优点缺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部分家庭,在疫情期间累积矛盾,导致矛盾激化、家庭关系紧张,家长无暇顾及子女感受,更无精力监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听之任之。返校后,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一时无法改正,将对孩子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与政府采取了封城、封路、封小区等措施。各种媒体每天都在报道新增、疑似、确诊、死亡、出院人数及病毒传染强易致人死亡等新闻,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返校后,学生进出校园仍需要测量体温、戴口罩,而这都暗示着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紧张的氛围仍会在一段时期内弥漫在每个学生周边,与隔离在家相比,暂时失去家庭、父母保护的孩子内心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会进一步加深。
 
季节变化的影响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天气乍暖还寒,忽晴忽雨,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受疫情影响,居家时间长了,学生可能产生心理压抑。返校后,看到校园生机勃勃的花草,联想到大自然的无限春光,渴望走出校园投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而当这些想法遭到阻止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烦躁的心理。
 

 
 

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

 

 

 

 

 

 

,学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大  大力宣传、普及防疫有关知识


 

 

       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和战“疫”专题教育,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立足课堂,结合爱国主义、生命健康、心理健康等主题,上好疫情防控课、“人生成长课”,讲好抗击疫情的故事。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和强大力量,有效抵消各种负面消息对心理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世界、稳定思想情绪、树立必胜信心、科学理性行事。
 

 
营造氛围,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对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和诊断,按照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工作措施,做好开学后的教学衔接和课程安排,确保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新课程知识,跟上教学进度。
       加强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自觉的行动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对学生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避免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困惑等不良情绪,积极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关爱学生健康与全面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我健康 我快乐”等系列专题知识讲座,详细讲解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产生、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等,客观分析造成未成年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帮助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建议,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行之有效的运用,在自信中发展个性特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

 

       构建科学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关爱防疫一线人员子女、身体残疾、独生子女、单亲子女、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及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关注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等群体的生活、教育问题和身心健康,调动社会资源,加大对他们的学习指导和各种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救助帮扶工作,帮助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重视,提升其心理素质,帮助其健康成长。
 
密切家校互动

 

       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和配合,一方面加强学校、教师与家庭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电话、短信、网上聊天工具、校讯通、家校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进一步了解、印证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家庭、家长或监护人的具体情况,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协助,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生理状况,关心学生返校后的情绪、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苦闷和烦恼,给予关怀与安慰,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缓解学生和家长焦虑情绪。
 
思瑞迪创客教育
为疫情时期学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