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管理新态势 | 思爱普(SAP)教你打通传统管理模式的任督二脉
我们都了解传统的组织架构——员工分属各个不同部门,遵循传统的行政管理系统,由企业指派的团队负责人或经理进行管理。这些层级结构通常基于每个人的资历和经验而建立,资历老的员工被置于管理层,并被赋予带领团队取得成功的重任。
这一套办法也许在过去行得通,但是在劳动力持续变化的今天,员工们的行为和需求也在不断地演变,旧的模式将无法再继续下去。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社交媒体等新科技正在不断改变着商业模式和业务结构,这些元素同样也正在改变着管理层领导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模式——而这些新一代的员工终将接掌企业。
这些未来的领导者代表 Z 世代——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了指尖轻点就能随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也期待雇主能提供同等程度的便利性和满意度。为了更好地立足于当今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重新构想其员工队伍的特性,并调整内部团队的建设策略。

我曾在 SAP 参与引入这种扁平灵活的管理架构,员工们对此反响热烈。在一些团队里,员工被给予了自我管理的充分自由和自主权。我部门里的一个 AI 专家小组建立这种管理结构后,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很适应——当这些专家们坐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角色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今天企业也正面临着重重挑战,它们需要保持高度敏捷,需要随时能做出有效的重组。但仍有很多例子表明,传统的重组跟新的商业挑战存在矛盾。员工调查反映出许多员工被永无休止的企业架构变化搞得心烦意乱。
除了赋予各个团队更大的弹性,宽泛的无界限的网络也是让企业在需要时从各业务部门中挖掘人才的关键。今天大多数的商业问题都会影响公司多个职位和部门,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各公司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将孤岛们连接起来。这个便捷的网络结构可以让员工们一起迎接快速发展的变化,帮助他们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并最终获得成功。

除了建立正确的架构、模型和工作流程之外,企业还需要以人为本。客户体验已经成为企业最大的关注点,尤其是在 SAP,我们正利用对客户体验的理解来建立卓越的员工体验,从而提高员工参与度和工作效率,减少员工离职率。
长期以来,SAP 不仅提供大量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来帮助员工获得技术方面的「刚性技能」,还十分重视为他们提供「软技能」的培训。AI 和自动化的应用可以在日常事务上帮助客户快速解决问题,却也使得日益减少的人与人的互动变得更加珍贵。在任何以服务为导向的公司里,我相信未来的领导者们都需要学习和运用更具同理心的方法来工作。
除了为员工提供「刚性技能」、「软技能」的培训、进一步的发展机会例如轮岗和辅导,Customer Success Services(客户成功服务)部门还建立了一个导师项目。员工可以跟富有经验的同事成为搭档,从而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方面得到提高。这个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员」在特定领域发展技能,获得关于职业发展的宝贵意见,还可以让「导师」提高管理和指导的技能,并在整个网络中分享经验见解。我的部门有38位员工已经参与了这个项目,「导师」和「学员」都从中受益匪浅。
随着新的一代员工进入职场,所有公司都把客户体验放在首位,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每个行业最宝贵的资产。在朝着更数字化和自动化的世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主动适应新的组织架构和策略来培养人才,最终取得商业成功。
作者简介
海克曼在1999年加入 SAP,先后担任过北美、欧洲和亚洲等一系列大区和全球的管理职务,如 SAP MaxAttention 项目负责人,SAP 亚太和日本地区支持服务部门负责人,为一家领先的快消品公司做全球 SAP 联盟管理。现在,海克曼是 SAP 客户成功服务部门的负责人。
客户成功服务部门的愿景是「Delight Customers. Always」(一如既往,客户至上),始终为 SAP 产品提供端到端的客户支持和专家服务。客户成功服务部门负责 SAP 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ALM)战略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ALM)产品, 例如 SAP 解决方案管理器,以及构建和运行内部和面向客户的支持系统。除此之外,客户成功服务部门还包括关键任务支持中心,全球合作伙伴支持和支持服务组合管理。
SAP 支持服务部门在全球拥有约4000名工程师和专家,在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设有全球支持中心,为客户在整个客户解决方案生命周期内提供世界领先的支持服务和远程工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