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崔朝飞:理解与创新的诠释
“数字化时代将诞生硬件新巨头,我不讳言Kistler想当动态测量的将军。”——崔朝飞
Kistler IPC中国区业务总监崔朝飞
从粗犷式发展转向精益生产,一场智能工厂的改造正在深水区进行。2016,被称为“中国智能制造元年”。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的编制发布,智能制造将为中国工业增加值将达到万亿规模的声音不绝于耳。
三年已过,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前景巨大,细节代填”。
无论是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智能工厂的建设,企业更看重由此带来的精益生产,因为产品的质量都是重中之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众多的供应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里面都涉及一个关键性的节点,生产过程中的动态测量。
作为深耕自动化行业的工控人,我们一直在关注动态测量技术,也一直在跟踪一家样本公司——Kistler奇石乐公司。
奇石乐上海总部
我们对这家公司的风格定义正如他们的口号“理解,是为了转型”。成立于1959年、在全球 60多个城市和地区拥有2200名员工,2018年的销售额是4.75亿瑞郎,过去 3 年的销售收入均增长13%。Kistler一直在“关键点”耕耘,因为“理解”,而做了几件有魄力的事:
一为率先定义市场,作为全球第一支压电传感器及放大器的发明者,率先推出基于工业以太网(IE)实现通信一致性的压电传感器放大器,力争行业第一;二为深入“有墙的花园”,进军对产品要求更高的汽车、3C和工业4.0领域,不断强化自身的领先优势, 向行业纵深挺进,产品服务不断升级。三是融进了本土,2018年 Kistler收购了国内的一家非标自动化设备商力柯机电LIK,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本地化支持能力。
崔朝飞,作为Kistler IPC(工业过程控制)中国区业务总监,深耕中国动态测量领域,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言语不多,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中国工业发展领域的思考和建议。
本文,你将看到工业4.0这一宏大概念之下,少为人道的具体议题,和这家在动态测量技术做强、做大背后的关键思考、取舍和决策。
以下为Gongkong和Kistler崔朝飞在上海慕尼黑电子展上的对话。
【gongkong®】:在工业以太网与压电传感器上的一致性一直困扰很多设备制造商,你们和看待这个现象?
【崔朝飞】:Kistler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个困扰,经过几年的研发,我们这次带来了5074A 型数据采集装置,开辟了工业电荷放大器技术新天地。该装置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基于工业以太网(IE)实现通信一致性的压电传感器放大器。
Kistler 5074A 工业电荷放大器
【gongkong®】:这款创新产品对设备制造商有何帮助?
【崔朝飞】:设备制造商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将任何所需的压电传感器直接集成到实时以太网系统之中,该创新产品是监控和优化工业压装、装配和连接等过程的理想选择。完全数字化意味着这一全新的装置能够实现电荷放大器层面的直接通信。5074A 工业电荷放大器具有极为广泛的测量功能,是需要通过工业以太网进行动态和准静态测量的所有应用的完美解决方案。
【gongkong®】:传统的限位技术,在精密金属冲压中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避免对金属产品的一些未知损坏。
【崔朝飞】:在精密金属冲压中,冲压机的每一次冲程都会对成形金属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一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问题。潜在的问题包括:工装模具变形,废料未正常排除,原料进料错误,并最终造成模具和零件的损坏,甚至造成零件报废。
由此造成原料浪费和生产延迟,额外的模具维护及总体成本上升。以往,只有通过传统的机械限位技术来进行一定的保护,而现在借助Kistler的金属冲压过程监控技术,利用最新的传感器和监控仪表,通过嵌入在模具内部的保护系统,可以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被及时发现。
【gongkong®】:Kistler一直在倡导解决方案,这次展会带来了哪些解决方案?
【崔朝飞】:作为全球第一支压电传感器及放大器的发明者,Kistler 此次也带来了多款适用于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领域的传感器和测量解决方案,协助客户提升Bonding,CMP,Die Sawing,Handler等设备的控制精度,进而提高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gongkong®】:Kistler对市场如何划分的?对应产品有哪些?
【崔朝飞】:Kistler 集团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目前主要划分了三大部门,分别为专注发动机研发测试及车辆动态安全测试的ART部门,专注于压电技术在道路称重,生物力学切削分析等应用的ST部门,以及此次参展的 IPC工业过程控制部门。
【gongkong®】:您作为IPC的业务总监,IPC的业务有哪些?
【崔朝飞】:IPC工业过程控制部门目前涉及的领域有基于在线模腔压力监控技术,提升塑料件产品质量的注塑业务(PL),针对此次展会涉及到的连接器塑料件和电子产品包胶工艺,我们也带来了PL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Kistler注塑解决方案
【gongkong®】:Kistler的强项,过程监控是否在展会上体现?
【崔朝飞】:是的,我们的产品过程监控业务(PM)可以为工业生产及测量领域客户提供包括力,位移,扭矩,光学传感器及相应的在线监测设备,帮助客户实现产品100%在线检测,并且将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数据实时反馈给上位管理系统如 MES,为数字化工厂的实现,提供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生产数据。
【gongkong®】:在其他领域,Kistler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
【崔朝飞】:在产品的线装配领域,我们可以提供伺服压机系统业务(JSB),可以帮助客户实现精密装配并对全过程在线监控。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电机研发及测试领域,提供适合实验室研发的电机测试台及产线EOL设备,针对自动拧紧设备提供相应的标定设备,和螺栓分析技术,以及针对金属冲压(如3C电子应用)过程监控和模具保护技术。
Kistler伺服压机系统业务(JSB)
【gongkong®】:从产品供应商转型方案提供商,Kistler还做了哪些工作?
【崔朝飞】: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Kistler也完成了从单一的传感器供应商向整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在 2018年 Kistler收购了国内的一家非标自动化设备商 力柯机电LIK,进一步增加了 Kistler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本地化支持能力。
【gongkong®】:作为IPC中国市场的业务总监,您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
【崔朝飞】:不可否认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3C和半导体市场,但也确实存在大而不强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中国目前还处产业链的中下游。但我国政府已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制造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Kistler作为工业测量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可以通过产品和多年积累的全球行业经验来帮助国内客户实现设备能力的升级,制造出更高品质产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gongkong®】:Kistler将如何配合中国的数字化升级?
【崔朝飞】:在应对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的趋势中,Kistler也在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在今年我们会推出最新版的模腔压力监控及数据分析系统技术CDC 4.0,优化了过程能力分析(CP/CPK)功能,并加入了OPCUA接口,实现与上位MES的无缝对接。
同时,我们推出的 5074A 是首款完全基于以太网通讯的电荷放大器,可以实现现场压电传感器完全数字化。
【gongkong®】:今年会重点关注哪个行业?
【崔朝飞】:我们会关注国内的3C及半导体领域,希望通过 Kistler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到更多国内企业,实现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简短的对话很快就结束了,但Kistler的口号“理解,是为了转型”依然回荡。他们一直在关注未来世界,并竭尽所能了解它。尖端技术不仅需要整条测量链上的出色表现,更需要对一流质量的承诺,而这正是Kistler一贯秉承的传统,也是用来衡量我们对成就理解的最好诠释。